60年前,日本男孩愛上了台灣的一朵玫瑰,
被人輕看的老人用月琴彈起前奏,
隨後加入跟樂隊不合風格的口琴,
陸續來的:
琴手忽快忽慢不跟節拍的琴音,
鼓手沒把感情溶入樂曲的鼓音,
歌手最終站出來唱第一段。
歌手最終站出來唱第一段。
似是一班烏合之眾的樂隊,
但當《野玫瑰》之音一起,
一切又轉為極和諧。
日本著名歌手站在後台聽著,
也忍不住出來以日文與他同台唱和第二段。
也忍不住出來以日文與他同台唱和第二段。
第三段則轉用了兒童的歌聲 ,
畫面也轉向那60年前的台灣玫瑰 ~
年老的她最終收到那七封情信
年老的她最終收到那七封情信
兒童的歌聲正好表達了愛是純真無瑕
大家同心用音樂訴說愛訴說情:
一種沒有言語障隔沒有國界規範的愛 。
片中樂隊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R78-GlYkBg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9Pl7aSZHL4
《野玫瑰》是1770年的德國詩人歌德作的詩,而後來舒伯特為其配上樂曲。
電影《海角七號》用了舒伯特的曲及周學普的中文詞,
電影《海角七號》用了舒伯特的曲及周學普的中文詞,
演繹出這段感人的《野玫瑰》:
男孩看見野玫瑰 荒地上的野玫瑰
清早盛開真鮮美 急忙跑去近前看
愈看愈覺歡喜 玫瑰、玫瑰、紅玫瑰
荒地上的玫瑰
男孩說我要採你 荒地上的野玫瑰
不敢輕舉妄為 玫瑰、玫瑰、紅玫瑰
荒地上的玫瑰
男孩終於來折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
玫瑰刺他也不管 玫瑰叫著也不理
只好由他折取 玫瑰、玫瑰、紅玫瑰
荒地上的玫瑰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