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四歲小朋友,
拆開了棉花糖的包裝紙,
拿著棉花糖,津津樂道吃著。
隨後, 他拿起那印有白兔的小小標籤咭紙,
問 : 「為何白兔抱著雞蛋 ?」
我: 「白兔和雞蛋代表復活節。。。」
我還沒有說完,他立刻問: 「什麼是復活節。。。」
我: 「你沒有聽過復活節 ?」
他搖頭,茫茫然似的,
又立刻轉問
: 「為何雞蛋上有一點點的圓圈 ?」
我: 「是圖案, 使雞蛋更加美麗,
你也可在復活蛋上畫一些圖案。」
他: 「我要畫,給我筆。」
可惜, 我沒有隨身帶筆,於是說:
「不如你帶回學校,給老師看看,
問老師是否知道什麼是復活節。。。。」
他小心翼翼把它放入銀包中。。。說:
「跟老師說復活節。。。。復活節。。。」
****
有人不解這位小朋友不認識白兔和復活蛋,
且說「沒有理由」的,
香港的小孩在三,四歲已知道復活蛋。。。
其實,
這位小朋友只是近年才從內地鄉村到港居住,
對他而言,這是新奇的。。。他未曾聽過「復活節」!
他只知道白兔吃紅蘿蔔。
***
從旁人對這件小事的不解,使我想起。。。
人。。。往往只是主觀地規範了事情發生的模式,
像一條方程式,
決定錯與對,決定應該這樣那樣,
遇到結果不是那方程式結果,便不解不明,
只說「沒理由」,
而不想想事情背後的因由,
也不嘗試明白對方的處境或思路。
其實,
你的「不明白」,
為何要等於該事情是「沒理由」如此發生!?
可否,想想凡事必有其因由。。。